黨委書記寧立偉從9月21日履職伊始,緊緊圍繞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和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深入基層,緊鑼密鼓開展了11場次調研,全面了解校情民意,廣泛聽取意見建議,力求通過調研檢視存在的問題,在辦學思想、辦學定位、改革發展等方面為學校高質量發展問診把脈,理順思路,謀劃發展。
一、提高站位,把正高質量發展方向
寧立偉書記在調研時指出,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上來,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統一到省委部署要求上來,提高政治站位、把準政治方向、堅定政治立場,立足思想引領、立足科學謀劃、立足價值導向、立足育人使命,促進學校高質量發展。
(一)立足思想引領。一是理論指導。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論述,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定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牢牢把握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二是黨建領航。全校上下站位要高,確保黨對高校的全面領導,要全面加強黨的政治建設,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堅持和完善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樹立正確的選人用人導向,堅持公道正派,以領導班子的團結帶動干部隊伍的融合和優化,充分激發干部隊伍活力,以高質量黨建引領學校高質量發展,營造風清氣正、干事創業的良好政治生態和育人環境。三是依法治校。堅持以全面從嚴治黨為統領,將依法治校作為推進現代學校制度建設的重要支撐和推進教育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抓手,深入落實學校章程,加強民主管理,規范辦學行為,維護師生合法權益,營造法治育人氛圍,奮力推進新時代依法治校建設。
二、解放思想,更新高質量發展理念
寧立偉書記在調研時指出,要打破“站位不高、眼界不寬”的桎梏,轉變“思維僵化、因循守舊”的思想,摒棄“安于現狀、小進即滿”的心態,牢固樹立質量意識、特色意識、創新意識、大局意識、機遇意識,進一步解放思想,拓寬視野,更新觀念,思變求進,抓住機遇,更新高質量發展理念。
(一)要有質量意識。始終堅持質量立校的辦學理念,把高質量發展作為學校建設的目標和追求。以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核心,積極探索和實踐出一條高質量發展的辦學之路。經常開展質量意識教育,建立全員參與質量管理的機制,引導全校職工樹立“質量是學校發展的生命線”的思想。高質量發展,學生為本,核心是人才培養的高質量,要堅持打造高水平專業,培養高質量學生,實現高質量發展。高質量發展,教師為根,學校堅持“人才強?!卑l展戰略,以服務教師成長成才為先導,以教師發展平臺建設為支撐,以師資隊伍素質提升、一流團隊建設和高端人才引進與培養工程為載體,努力打造一支具有國際化視野與創新精神的高素質教師隊伍。
(二)要有特色意識。以重點特色學科建設為龍頭,全面提升學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服務社會經濟的水平和能力。一是凝練學科特色。堅持地方性、應用型、教學型的特性和需求導向、服務地方、強化應用的內在要求所決定。要以更大的決心“對焦需求”,使需求更加清晰,著力把握地方總體發展需求,把握地方各行各業對人才的多樣化需求;以更強的定力“聚焦服務”,使服務更加精準,主動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服務產業轉型升級需要;以更寬的視野“變焦應用”,使應用更加凸顯,加強應用學科建設,加強應用研究和科技創新,加強應用型人才培養;立足地方、面向區域,打造“城校共生、產教融合”的學科特色。二是打造育人品牌。依托已有的資源平臺,抓住業界空白,不斷深化教學改革,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加強一流課程建設和創新創業教育。鼓勵教師進行跨學科的交流合作,鼓勵教師進入企業歷練,以企業需求為導向,校企共同制定培養方案,積極探索校企深度合作、要素資源共享、特色優勢互補的人才培養模式,構建獨特的“校企協同,項目承載”的校企合作辦學模式,擴大二級學院辦學特色的成效與影響力。三是堅持醫教協同發展。醫學教育要搶抓機遇,緊抓特色,促進醫學與工學、農學、文學等其他學科的緊密聯系,進一步整合資源、凝聚共識,緊扣中心,完善醫學人才培養體系,充分發揮“雙一流”應用特色學科的交叉融合作用,推進醫教協同的創新發展。
(三)要有創新意識。實現學校的高質量發展,關鍵看創新創造的驅動強不強、供給足不足、支撐久不久。全校上下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沉心理順發展思路,扎好根基,緊緊圍繞學校辦學定位和“十四五”發展規劃,對接地方經濟發展,做大做強優勢學科,進一步明確發展新思路。要樹立創新創造的導向、聚焦國家和湖南重大戰略需求,主動對接湖南“三高四新”戰略,緊跟邵陽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對接邵陽市產業鏈、人才鏈、創新鏈,不斷探索科技發展前沿,激發創新創造動能,全面提升創新能力,在創新中求生存、謀發展。
(四)要有大局意識。既要面向國家戰略大局,也要有學校發展大局意識,要與時俱進把握新的政策,既有遠見,也有預見,善于從戰略上看問題、想問題,加強對各項工作的前瞻性思考和全局性謀劃,注重內涵建設,突出政策導向,凸顯實效,把立德樹人的成效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推進制度文件“留廢改立”清理工作,固化改革成果、提升工作效率,選樹典型、宣傳先進、加強融合,加快學校發展。
(五)要有機遇意識。學校面臨的發展機遇和風險挑戰前所未有,我們要準確判斷重要戰略機遇期內涵和條件的變化,只有沉著應對挑戰,全面把握機遇,珍惜機遇,用好機遇,搶抓機遇,才能在發展中占得先機,贏得主動,贏得優勢,贏得未來,闖出新路。在積極爭取省市政府經費、政策等支持的同時,要充分發揮廣大校友和在外“老鄉”的人才優勢,極大限度地爭取社會各界對學校的大力支持,推進學校高質量內涵式發展。
三、把握規律,厘清高質量發展思路
寧立偉書記在調研時指出,要深入分析和準確把握高等教育規律特點,立足學校實際,處理和把握好教學和科研、學科與專業、教師成長與學校發展、發展與穩定四個方面的關系,厘清學校高質量發展思路。
(一)處理和把握好教學和科研的關系。教學活動和科研活動是一所大學的核心工作,要高度重視和關注教學科研部門單位的發展建設,進一步整合資源,打造優質平臺,以團隊協作精神,共同支持和助力學校教學科研工作的穩步發展,加快教學和科研的貫通,實現教研銜接、教學相長的良性互動,同時深化校地校企合作,推進產學研協同育人。堅持“四個面向”,圍繞國家和地方經濟發展戰略,精準對接湖南省“三高四新”戰略定位和使命任務,建設大平臺,組建大團隊,開展科技攻關。要加強科研成果轉化,促進教育、人才、創新與產業的有機銜接,提升對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度、支撐度和引領力。
(二)處理和把握好學科與專業的關系。要深刻把握辦學規律,堅持突出學科建設特色,學科側重于科學研究,專業側重于人才培養,二級學院要準確認識學科與專業發展現狀,制定切實可行的發展目標,要結合實際做好學科方向與專業建設的定位。堅持以6個省級“雙一流”應用特色學科建設支撐引領31個國家級、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在關鍵核心領域,發揮重點學科的“龍頭”作用,著力集聚一批戰略科學家、學術領軍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造就一批“大先生”,打造一批領軍人物。
(黨政辦)